在历史的迷雾中:日本首相的“追悼”与“遗忘”十大炒股杠杆平台合约
2025年8月15日,正午时分,庄严肃穆的日本武道馆内,新任首相石破茂的身影映衬在“全国战殁者追悼仪式”的背景板上。面对台下神情肃穆的六千余名战争死难者家属,他以一种低沉而略带迟疑的语调,三次重复着讲稿上的句子:“现在,我们必须将那场战争的悔恨与教训深深铭刻在心。”然而,在这番言辞之间,却缺失了关键的词语——“侵略”、“殖民”、“道歉”,以及对中韩等亚洲邻国所遭受苦难的直接提及。
这并非偶然。事实上,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历届日本首相在“8·15”讲话中,都呈现出一种微妙的转变:从直面历史罪责,逐渐转向抽象化的反思。2015年,时任首相安倍晋三在战后七十周年谈话中,仅承认“历届内阁的道歉立场”,而未增加新的道歉内容。到了2025年,石破茂甚至连“反省”一词都刻意回避,仿佛试图将历史的沉重枷锁轻轻卸下。
在追悼仪式开始前,石破茂选择前往位于东京千代田区的千鸟渊战殁者公墓献花。这座公墓静静地安放着超过三十五万具二战期间客死异乡的日本人遗骸,其中绝大多数是军人。选择此处,而非争议缠身的靖国神社,看似是一种谨慎之举,实则传递着相同的信号:追悼的对象,仅仅局限于那些“为国捐躯”的日本牺牲者。
展开剩余83%然而,就在同一天下午,另一场暗流涌动的仪式正在悄然进行。由跨党派议员组成的“大家一起参拜靖国神社国会议员会”,组织了96名成员集体涌入靖国神社。更为敏感的是,农林水产大臣小泉进次郎以阁僚身份公开参拜,成为了石破内阁中首位确认参拜的大臣。与此同时,石破茂本人虽未亲自踏入靖国神社的大门,却以自民党总裁的名义,秘密供奉了“玉串料”(祭祀费),以示敬意。这种“间接参拜”已然成为了自民党高层惯用的策略,既能向保守派选民传递友好信号,又能避免直接刺激邻国敏感的神经。
然而,靖国神社的特殊性在于,它供奉着包括策划侵华战争的东条英机、以及南京大屠杀的指挥者松井石根在内的十四名甲级战犯。这使得靖国神社成为了日本军国主义的象征,任何对其的祭拜行为,都会被视为对战争罪行的粉饰与美化。
值得玩味的是,石破茂在2024年竞选首相期间,曾明确表态拒绝参拜靖国神社,甚至主张“分祀甲级战犯以解决争议”,并公开承认南京大屠杀是“不可否认的历史事实”。然而,一旦登上权力之巅,他的立场便发生了明显的动摇,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所牵引。
这股力量,正是来自自民党内部根深蒂固的保守势力。2025年初,石破茂曾呼吁在“战败八十周年”之际,重新审视“日本为何发动战争”,并尝试从“国家决策机制失控”的角度进行反思。然而,这一相对理性的倡议,却遭到了党内右翼势力的猛烈抨击。以“日本会议”为代表的保守派团体公开警告称,对战争原因的深入讨论,可能会触及“天皇责任”和“侵略定性”等敏感议题,属于对日本自身的“自我否定”。
在重重压力之下,石破茂被迫放弃以“内阁决议”的形式发表战后八十周年谈话的计划,转而仅计划发表“个人见解”。自民党内的保守派坚信,2015年“安倍谈话”已经终结了“道歉外交”,如果石破茂再发表新的谈话,将会削弱安倍路线的权威性。这种妥协与退让,最终直接体现在了追悼仪式上的讲话中。
正如一些日本学者所指出的,石破茂的措辞是一种典型的“抽象悔恨”:他将战争的责任模糊为“全民共同的教训”,刻意回避了政府与军部的主动罪行。这种选择性的遗忘,无疑激起了东亚邻国的强烈不满。
就在石破茂发表讲话的同一天,韩国总统李在明在光复八十周年纪念仪式上,针锋相对地表示:“日本必须正视痛苦的历史,这是两国建立信任的基石。”中国外交部发言人也重申:“日本应以实际行动体现对侵略罪行的深刻反省。”
中韩两国之所以反应如此激烈,根源在于日本长期以来在历史认知问题上所存在的矛盾。在日本的教科书中,对战争责任的描述往往轻描淡写。2015年,日本文部科学省审定的教材中,仅有20%提及了“慰安妇”问题,而南京大屠杀的死亡人数,也常常被标注为“争议数据”。
此外,千鸟渊公墓与靖国神社,都在强化着“日本受害者”的身份叙事,将战犯与普通士兵捆绑为“为国捐躯者”,从而模糊了侵略者与受害者之间的界限。这种叙事方式,无疑是对邻国人民感情的极大伤害。正如首尔大学教授金泰荣所说:“当日本政客哀悼‘阵亡军人’,却对他们曾经扮演的刽子手角色只字不提时,这无异于对受害者的二次伤害。”
与此同时,日本社会对战争历史的认知也呈现出严重的分裂。一项2024年的民意调查显示,40%的30岁以下年轻人认为“无需再为战争道歉”,而在70岁以上的群体中,这一比例仅为12%。年轻一代在教科书中更多地接触到的是广岛核爆的“受害叙事”,而对南京大屠杀、强征劳工等历史事实知之甚少。
这种社会认知的分化,也为政治势力的操纵提供了空间。在追悼仪式的场外,右翼组织散发传单,宣称“东京审判是胜利者的审判”,而左翼团体则举牌抗议:“不承认加害责任的追悼是虚伪的!”
石破茂试图在两方之间寻求平衡,但最终却事与愿违:他的内阁支持率从就任时的50%跌至32%,部分保守派批评他“对华软弱”,而进步派则斥责他“背叛历史良知”。
此外,还有一个常被人们忽略的细节:自从1978年靖国神社合祀甲级战犯后,昭和天皇便再未踏入此地,明仁天皇与德仁天皇也延续了这一传统。石破茂曾公开表示:“在天皇不参拜靖国神社的情况下,首相也不应参拜。”然而,他以自民党总裁身份供奉祭祀费的行为,显然违背了他此前的承诺。
天皇家族的态度,折射出日本精英阶层对历史问题的清醒认知。昭和天皇生前曾多次对合祀战犯表示“强烈不悦”,认为这扭曲了神社的性质。而石破茂一边回避天皇的立场,一边声称“铭记教训”,无疑暴露了他表态的功利性与虚伪性。
这场在追悼仪式上的“选择性失忆”,最终成为了日本难以摆脱的“历史认知分裂症”的又一次集中体现。在历史的迷雾中,日本究竟将走向何方? 这仍然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十大炒股杠杆平台合约
发布于:内蒙古自治区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在线配资炒股_实盘股票配资公司_炒股配资平台排名观点